两个科技圈的头部品牌,几乎在同一时间淌进了造车这趟浑水。只不过两家的策略略有不同。华为是一直不造车,只是在跟车企合作,为车企提供给配套方案,打造生态品牌。小米则是大刀阔斧,现金铺路,从研发到生产全部自己亲自下场。
两年半时间过去,不造车的华为,已经卖出了超过十万台问界。而小米也进入了实车量产的冲刺阶段,测试车在全国各地在不断被偶遇。
手机圈的顶流,如今在汽车圈里再度相见,到底谁能更胜一筹呢?我认为,这件事,需要分为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单纯拿成绩来说话,那么华为无疑是遥遥领先,早前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也好,现在的问界、即将发布的智界也罢,华为早已经在汽车圈,用户中刷足了存在感,增程的动力形式满足当下新能源时代需求,鸿蒙系统、华为ADS这些含“华”量极高的产品亮点,也确实为产品增加了不少卖点。
反观小米,直到如今,销量仍旧为“0”,虽然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上被频频提及,网上各种谍照变着花样的露出,但两年半还没有实车的“慢动作”,属实是有点太不着急。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2024年量产的小米,想在上市之后,从销量成绩上,赶上问界品牌,还是有着不小的难度,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成为新车企的小白鼠。
当然,如果从单纯的造车角度来看,或许小米汽车能够稍稍占得一点上风。造车本身是个重资产的行业,智能化时代虽然让大部分的消费者关注点从三大件逐渐转移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方面,但想要做一台卖的长久的好车,仍然需要花费不小的力气。
华为的模式是与传统车企合作,弊端在于传统车企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多多少少也会遗传下来,例如问界车型在车友群里所曝出的车门、空调、座椅模块异响问题。而且在产品上,由于没有从0开始,所以在设计上多多少少也会和原型车雷同,比如赛力斯的SF5、东风风光的ix7,说白了软装做到位,地基仍然没跟上。
小米从0开始的做法,是从硬件研发,到软件测试,一步一步来,投入大,时间长,进展确实慢了一些,胜在稳扎稳打。
虽然能做出什么样的效果尚未可知,但在这个车企普遍浮躁、新车上市比兔子下崽还要快的时代车,这种不急不慢打基础的做法,反而更让人安心。只不过到最后小米汽车能造成什么样,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未来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造车,在挂着华为品牌标志的自家产品上,是否又会拿出自己的真实力,还不好说,或许问界,智界的出现,也只是华为在初入汽车圈时候的一波试探。
所以十年之后,当科技圈造车已经成为业界常态,华为小米究竟谁能拔得头筹,还是一个问号。只是目前,两家各有优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