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黛科技(002765)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动力传动业务和触控显示业务,全面推进双主业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公司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开展;触控显示方面,面对电子行业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加快新产品研发,努力推进盖板玻璃、载触摸屏等业务快速发展;动力传动方面,公司紧抓新能源蓬勃发展契机,持续加大固定产投入力度,核心设备陆续到位,产能逐步获得提升,新基地顺利投产,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同时,公司深耕优质客户,加强新产品研发,持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核心产品贡献率。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911.95万元,同比下降6.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53.56万元,同比下降43.8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16.03万元,同比下降57.54%。 报告期各业务板块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行业发展情况、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等情况如下: (一)触控显示业务 1、主营业务、产品及其用途介绍 触控显示业务主要为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触控模组、显示模组、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盖板玻璃、功能片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工控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信息终端领域。公司致力于将全球领域领先厂商作为重点开拓客户,现已成为康宁、群创光电、京东方、广达电脑、仁宝工业、富士康、华勤通、华阳电子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产品最终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电子产品,如亚马逊、联想平板、宏基笔记本、微软平板/笔记本等,载触摸屏产品已合作应用于吉利、长城、赛力斯(601127)、五菱、柳等相关型。 2、经营模式、销售模式、采购模式 触控显示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按照客户产品材料、尺寸、性能、生产工艺、参数等要求,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生产具有较强的“定制化、批量化”特点,以客户订单为基础,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开发评审、产品设计、品质确认、样品制作,样品和产品方案经过客户确认后,形成最终产品方案并投入试产,并根据订单需求量,结合自身产能、原材料情况制定生产计划进行量产。通过与终端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 在销售模式上,通过客户对研发、品质、生产各项体系的严格、复杂认证,并通过打样、试产、验证等程序,各项指标、条件达标后,进入客户供应商体系,与客户签订供应协议和品质协议,通过具体项目开发开展合作,主要分为ODM和OEM两种模式。 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通过评估供应商的质、财务风险、产品质量、交货能力、交期、价格及服务等,综合考评合格原材料供应商,并将原材料采购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以达到降低库存、控制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3、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液晶显示技术”是未来十五年重点发展的15个技术领域一,在产业政策上得到了国及地方政府的鼓励和大力支持。202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面对电子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产业链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下游厂商去库存、出口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积极夯实传统成熟业务,加大新品推进力度,努力推动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发展。 (1)消费、工控类触控屏成熟业务,公司立足触控显示产业中大尺寸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以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厂商和品牌客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可靠的产品品质、优秀的管理能力,与核心客户保持持续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2)盖板玻璃业务为公司触控显示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孙公司宣宇光电采用行业领先的高度自动化设备进行产线布局建设,能够充分满足产品高良率、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公司将继续依托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的技术优势、国内上下游产业区位优势、客户源优势、政策支持等,进一步拓宽市场,提升公司触显产品在高端电子、工业控制产品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能力。 (3)载触控业务为公司重点拓展业务领域,报告期,公司紧抓新能源及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围绕载触控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公司深耕多年的客户源联动优势,加快新品研发,大力拓展新客户和新品品类;公司与华阳电子、重庆矢崎、创维等国内知名载屏供应企业深度合作,开发高附加值的双联屏、三联屏、曲面屏等载触控产品,产品应用在长城(601633)、吉利、五菱等终端产品上。 报告期,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957.0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81%。 (二)动力传动业务 1、主营业务、产品及其用途介绍 报告期,公司动力传动业务主要为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及铸造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主导产品包括变速器总成及其齿轮轴等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齿轮轴零部件、发动机缸体、转向器壳体等相关产品,其中变速器总成、新能源减速器、发动机平衡轴总成装配所需的主要零部件齿轮、轴、同步器及壳体等均由公司自主研发与生产。主导产品涵盖新能源、燃油乘用、商用三大门类。从产品分类方面,公司产品实现了从变速器总成及零部件系列向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工程机械产品类拓展;从产品应用方面,公司完成了从燃油乘用领域向新能源、商用领域、非道路机械等领域的扩展,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在动力传动业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公司深耕动力传动业务多年,拥有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及铸造产品的核心技术及优势,公司拥有优质的国内外客户群体,是上集团(600104)、一集团、丰田、吉利、长城、汇川、北福田、广、大众、赛力斯、比亚迪(002594)、邦奇、卧龙、日电产、法雷奥、博格华纳、蔚来、合众、舍弗勒等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动力传动部件供应商,公司致力于为客户与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优质产品和应用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为针对厂商特定型、机械产品研发、制造配套供应的非标产品,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采取订单式生产采购的经营模式,产品销售以直销模式为主。公司与客户首先签订采购主合同,作为框架协议明确公司作为供应商加入客户的供应体系;再通过价格协议明确零部件供应的价格、规格和交货期等信息;每月末,客户以电子邮件、传真或在其ERP系统中公示等方式提出下月需求计划,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订单情况安排采购及生产计划。由于公司和客户合作紧密,公司可以根据主机厂新产品、新项目要求进行同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公司技术实力、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3、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上半年,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国内市场持续恢复。根据中国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1-6月,产销累计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乘用产销分别为1128.1万辆和1126.8万辆,同比增长8.1%和8.8%;国内商用产销分别完成196.7万辆和197.1万辆,同比增长16.9%和15.8%。新能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销累计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创历史新高。在新能源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另外,中国出口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出口成为中国行业发展的又一亮点。 新能源根据动力模式可分为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和其他形式新能源,其中,纯电动是新能源的主要构成。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保有量约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其中纯电动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总量的79.78%。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实施新能源国战略,至2025年新能源新销售量达销售总量的20%。2020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发布,研究确认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我国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强调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和电动化转型。根据该路线图,至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新能源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将分别达到20%、40%、50%。 报告期,公司持续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在传统产品品类基础上,着力打造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自动变速器总成核心产品群,并将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作为未来重点布局产品一。 (1)新能源减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零部件方面,面对终端需求持续景气,公司紧抓新能源市场机遇,不断加强新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积极布局新兴应用场景,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随着公司新订核心设备陆续到位,产能逐步获得提升。报告期,马鞍山基地产品顺利下线,公司将紧密把握机遇,进一步开拓市场,持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自动变速器产品方面,报告期,公司自动变速器6AT出口产品继续保持销量快速增长,订单稳定,有力支撑公司经营业绩的实现。 (3)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产品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自主研发及制造发动机平衡轴总成的独立第三方零部件企业,经过近年来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报告期内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是公司动力传动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一。 报告期,公司动力传动业务随着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发动机平衡轴总成及零部件等产品销售规模上升,新能源零部件新品和自动变速器6AT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推动动力传动业务经营业绩增长,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9,954.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00%。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触控显示业务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全球主要的触摸屏生产厂商集中于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产业集群。日韩企业技术领先,掌握高端技术产品;台湾企业拥有规模优势和代工业的客户积累,主攻中高端市场;中国大陆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技术和规模成长迅速,并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渗透。子公司台冠科技一直将全球领先厂商作为重点目标客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拥有亚马逊、京东方、仁宝工业、GIS、群创电子、广达电脑、华勤通等行业知名客户,产品最终应用于亚马逊、联想、宏基等终端品牌电子产品。但台冠科技与行业内上市公司相比,在业务规模、金实力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已有的客户源、技术研发的优势,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可能面临较大市场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对触控显示行业的垂直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能力,构建成本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提高产品良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技术革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服务优质大客户,加强产业链核心地位。 (2)技术更新与产品升级较快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相关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载显示、工控终端等领域。近年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引领下,全球智能化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需求已由消费类领域逐渐向工控、载等领域不断延伸,对触摸屏和中大尺寸显示屏的需求不断增加。触控显示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与产品升级较快。虽然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行业前瞻性,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但仍存在因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从而影响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地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研判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市场变化节奏,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素玻璃、玻璃盖板、ITO膜,LCM、IC等材料和部件,市场价格呈现一定波动性。报告期内,上述原材料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重超过50%,报告期上述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预计未来价格波动仍将持续,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和经营收益,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公司将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积极采取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提前规划产能,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等措施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与下游客户协商调整产品价格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4)汇率波动风险及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子公司台冠科技的出口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汇兑净损益波动较大,出口业务一般采用美元结算,期末持有较多的美元产。随着美元汇率的波动,期末外币折算时产生一定金额的汇兑损益。若因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导致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产生较大波动,则其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子公司台冠科技为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重庆台冠身处西部地区,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如果国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本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或不能持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将对其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开展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业务、及时交货与汇算、以美元购买原材料、提升研发与测试实力等多种措施,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要求,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加强研发投入,以持续获得国税收优惠政策。 (5)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收购台冠科技后,在公司合并产表中因本次交易形成较大金额的商誉。如台冠科技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台冠科技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保障其稳定经营与发展,在业务、产、财务、人员等方面加强对台冠科技的协同、源整合,力争通过发挥协同效应,保持其竞争力,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2、动力传动业务风险 (1)受下游行业市场波动的风险 公司目前收入主要来源于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作为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其发展主要取决于下游制造业的需求变化,而行业受国宏观政策、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及国民收入水平等影响较大。近年来,公司依托良好的国产业政策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了国内外乘用市场产销量稳定增长的契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未来如果国内国际经济波动或者国产业政策变动等导致乘用消费需求受到不利影响。随着产业朝着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国内自动档和新能源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如果公司未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并实现产业化规模以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的业绩将难以维持稳定增长。应对措施:公司将全面分析和研究国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通过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向多领域产业延伸,积极拓展优质客户,降低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国际知名生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事乘用的开发生产,配套的国际一流零部件企业也随进入国内市场,变速器、发动机及新能源减速器作为关键总成部件一,随着中国乘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国际厂商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力度,技术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产能持续扩大,同时,国际厂商也加强了与国内优秀整厂的合作,合建立工厂,挤占终端市场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虽然公司在动力传动总成、传动零部件方面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与国内知名自主品牌乘用制造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公司在变速器总成、发动机平衡轴总成、新能源减速器等设计制造能力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公司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扩大产能规模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则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的竞争优势有逐步丧失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做好前期市场预测,提高危机意识,同时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近年来,受行业发展环境变化影响,国内行业有下滑趋势,公司原部分动力传动业务配套客户经营陷入困境,部分客户纷纷进入司法重整或破产清算阶段,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部分履约能力较差客户的应收账款单项计提了坏账准备,这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治理,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定期收回货款,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将全面分析和研究国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通过强化研发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向多领域产业延伸,积极拓展优质客户,提升经营业绩,降低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主要原材料包括齿轮加工需要的钢材和压铸产品加工需要的铝材。近年来,上述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如果未来年度钢材、铝材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增加公司控制成本的难度,影响经营利润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原材料采购将占用更多的流动金,加大公司的金压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趋势,适时制定灵活的采购方案,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进一步加强生产、检验、运输各环节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积极与下游厂商签订价格联动协议,确保部分成本涨价可以与下游厂商共同承担,通过多方举措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5)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导致的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保持优质人才队伍的稳定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持续自主培养、选拔出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同时公司注重对各类高端优秀人才的引进,目前公司的主要管理层和骨干技术人员大多具有十年以上相关业务的从业经历。虽然公司具有良好的人才引进制度,且建立了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并与主要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对技术泄密加以防范,但如果发生研发和技术人员整体流失或出现技术泄密情况,仍将对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通过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持续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端人才,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源支撑。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